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吸附等作用进人底泥中;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
河涌底泥检测主要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等执行。检测因子如下:
样品类型 | 检测指标 |
河涌底泥 | 总镉、总汞、总铅、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镍、总锌、总铜、总硼、矿物油、氟化物(以氟计)、(以CN计)、总磷、总氮、粒径、有机质、挥发性有机物27 项(包括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顺‐1,2‐二、反‐1,2‐二、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1,2,3‐三氯丙烷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 间+对、邻)、半挥发性有机物 11 项(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pH、含水率、类大肠菌群菌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