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砂石碱活性检测 岩相法 砂浆棒法等
0前言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士失去设计性能。由于活性骨料经搅拌后大体上星均匀分布。一且发生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内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将混凝土自身胀裂、发展严重的只能拆除,无法补救,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广东省混凝土年使用量约4亿吨,相应的干河砂年使用量约为3.2亿吨,石子使用量约为4亿吨。广东水利资源丰富,天然砂出口量占全国的64%,主要产区为东江和西江沿岸地区,销往台湾、香和澳门,石子则基本全部自己自足。
广东砂石对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广东地区砂石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
华南理工大学文梓芸教授1996年以前曾经调查过广东省混凝土常用骨料的碱骨料反应活性,没有发现存在碱活性的问题。从1999年起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是香港建筑工程检测部门发现广东河砂存在碱活性问题,继而华南理工大学也检测出多批碱活性砂石,澳门砂商送检的河砂也发现了类似现象。结果表明作为广东主要
砂源的西江河砂其潜在和明显碱硅酸活性的存在几率相当高,东江河砂亦发现了有潜在活性的样品,常用的肇庆石也部分出现碱活性。
在碱-硅酸反应中,活性骨料的粒度存在“Zui劣点(pessimum)”"效应,即活性骨料的粒度分布在“Zui劣点”范围的时候,碱-硅酸反应引起的膨胀量Zui大,造成的危害也Zui为严重。
很多研究者得到的“Zui劣点”范围不尽相同,这与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有很大关系[2]。Taylor认为,对于大部分活性骨料而言,活性骨料的“Zui劣点”粒度范围在0.1~1.0mm之间;也有研究者认为,骨料的粒度在0.15~10mm之间,颗粒越小,ASR膨胀越严重。砂石中起破坏作用的活性组分及其含量的定性研究就更具实际意义,可以更好的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品质,我们采用岩相分析与快速砂浆棒法联合检测了该几种常用骨料的碱活性,为延缓和预防碱骨料反应对结构物破坏等